徐光启计划

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要求参考(下)

上节课介绍了适用于所有社工人员的要求以及三个特定类别的要求,大家需要关注自己的资格证、定期培训、语音交流和方言的能力等各方面。接下来将介绍对人员管理细则以及委托合作。


1


人员管理


1.公示:

(1)应在场所明显位置,公示机构的登记证书,并张贴组织架构、工作人员照片及职贵分工、服务信息(内容、时间、收费、联系方式)、人员守则和服务标准、投诉管道等基本信息。

(2)应公示服务申请流程、服务项目及内容、服务收费清单等信息,供公众、服务对象及员工查阅。

2.服务接待区应备有
宣传资料,宣传资料应定期更新

3.应制定服务场地管理办法,有
专人管理场地硬件

4.
整体规划:管理人员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制度,根据服务需求制定运营计划,明确目标群体、服务内容和服务数量等具体目标。

5.
管理人员应:

(1)拥有与其他单位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;

(2)应定期举行员工会议,指导服务人员工作;

(3)应监督服务人员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,宜定期突击检查服务开展情况。

6.
财务管理人才应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、财务审核、财务监督工作;有清晰的经费预算、费用报批、物资采购等程序,做到专款专用;应有财务记录,详细记录经费、服务收费及补贴的使用情况。

7.
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应设计清晰的组织架构,明确员工职资范围和工作守则;有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(如招聘、培训、督导、考核、激励、解聘、晋升、申诉等)


8.服务人员应遵守具体的服务操作流程标准和服务管理章程;其分配应考虑交通距离、性格、性别等多方面因素,兼顾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的利益。


9. 机构与员工:机构应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,保证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;应为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保险;应制定员工人身安全意外的应急处理制度,并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应急预演培训。

10.
机构与顾客:应制定投诉制度公开投诉管道信息(对于服务投诉、回访反馈的建议和要求,应立即解决,无法立即解决的应在5个工作8内给予答复);应定期开展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,以电访、到户访间、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意见,并根据反映的情况及时作出改善,且清断记录存档;所有的服务管理执行情况应子以记录;对于服务的临时暂停(如出游、住院等),应当月记录;如更换服务员,应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服务对象,并做好解释工作。


11.风险培训:应制定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、服务对象意外伤害等应急处理机制,井进行员工培训。

12.
未来发展:应定期开展服务推介会,积极拓展新服务对象;应定期进行需求调查,了解并掌握辖区内有股务需求的老年人数据。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,调动服务对象的家属、亲友、邻居及志愿者参与服务。积极发掘社会资源,吸引非政府资金参与开展社区为老服务。



2


委托合作


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难以覆益的区域,经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核实同意,政府资助对象可选择委托亲友、邻居按照养老管理员制订的服务方案提供服务,由街道(镇)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、老年人(或其监护人)和服务提供者三方签订协议。服务提供者应:

a)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基本认识:

b)主动服务,符合相应岗位的服务礼仪规范:

c)
定期接受市、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培训:

d)能明白服务方案内容,按照本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提供服务。



人员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:

a)保障上门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:10;

b)养老管理员与资助对象
配备比例不低于1:50;

c)提供康复护班 服务的,应配备具有
康复治疗从业资格的护理人员,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:10;

d)提供医疗保健类服务的, 应配备医生、护士、扇复治疗师、技师等专业人员;

e)提供个人护理服务的,应配备有养老护理员;

f)应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管理财务。


有意进行居家养老服务的朋友们可以多关注本地的相关政策,认真比对自己的机构是否达到要求,自我检测,自我审视。未达到标准的现在就可以重新提前准备了。这样等自家机构开展服务时,资质就不必过于操心了。


部分资料来自于百度图片

广州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》